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Writer's pictureDr. M

隨隊醫師的百寶袋,醫療包裝什麼?


Dr. M 在 2021/10 跟著中華女足到巴林參加亞洲盃的資格賽,這是我的第一次隨隊出國經驗,也是第一次自己整理了醫療包。關於醫療包裡面應該要有什麼其實在文獻上其實沒有很好找,最頻繁被引用的大概是 2001 年時由美國諸多運動醫學相關學會於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附屬期刊中發表的 Sideline Preparedness for the Team Physician: A Consensus Statement,這個共識聲明也在 2012 年進行了一次的更新。時至今日,因為運動的環境以及醫療的進步,有許多新的治療方式而且資源也比以往多,所以醫師的醫療包內容物也有所改變。有興趣的還是可以參考下面兩篇原始文獻,這篇文章則會綜合 Dr. M 自己的經驗與網路資源來進行分享,也歡迎醫界的各位前輩進行指導。


醫療包的選擇

其實防護包或醫療包並沒有制式的規格,所以在挑選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愈考量來挑選合適的包款。每一個不同的場合、賽事、運動的醫療包都會有不同的長相,因為每一場賽事與運動的特性都不同,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思考:

  • 參與的運動賽事的性質與攜帶的場合

  • 攜帶的方便性

  • 存放醫療用品的容量

  • 安全性與藥品存放


參與的運動賽事的性質與攜帶的場合

從參與的賽事性質與場合來說,不同的賽事項目可能發生的問題是不同的。簡單舉例,以足球為例,比賽期間的處理除了守門員以外,任何的醫療處置都需要到場邊進行,而且比賽的時間並不會因為選手在場邊接受治療而暫停。因此,如果這個傷不能在 3 分鐘以內解決讓選手上場,那其實這個選手可能就必須退場接受治療。在這樣的情形下,需要帶上場的東西可能就不多,所以或許一個簡單的腰包就已足夠。然而,今天如果是一場公路比賽,治療師或醫療團隊是跟車而且選手本身退賽整個比賽就結束的情況下,醫療包的內容物可能就必須盡可能的充沛,以提供選手最好支援。因此,單一個腰包可能就無法滿足需求。又或是今天是大會的醫療方的醫療包,這個單位已經是選手就醫前最後的一站,如果無法處理就必須轉送醫院,這時候的醫療包所需要的容量也會有所不同。

以攜帶的場合來說,如果今天不是比賽只是常規的練習,如果選手有不適可能不一定需要快速處理,帶到練習場上的用品不需要很多,真的需要處理可以到場下再拿大型的醫療包進行處理,上場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腰包即可。甚或是在自家主場,可能醫療用品都完整的儲藏在球員休息室或治療室,這時候場上所需要的醫療包內容物的需求自然較小

圖片取自網路(左圖可以裝比較多物品,右圖是可折疊腰包)


攜帶與取得的方便性

越大的醫療包在攜帶上越不方便,這裡的方便性除了是事件發生時感到選手身邊時攜帶的方便性外,還有就是當在旅行當中是否方便攜帶。醫療包有許多的設計,有些是具有部分的彈性與擴充性,有些則是很硬的手提箱,兩者各有優缺點。軟質有彈性的醫療包可以容納比較多的物品,而且重量通常較輕,如果需要長途飛行這和行李限重可能有關。硬式的手提箱雖然容量不多,但對於一些易碎或尖銳物品的儲藏可能較為理想。

取得藥品的方便性在臨床工作上也很重要,因此一般來說會建議有不同的夾層或是不同小袋子可以提供存放不同種類的藥品或醫療用具。這也是為什麼醫療包的設計通常有很多小袋子、夾層或是隔板,主要的目的就是協助藥品或其他用品的存放。

圖片取自網路

存放醫療用品的容量

容量會是另一個重要的考量,然而需要多大的容量關係到需要準備多少的醫療用品,而這個問題和比賽的地點、當地與大會的醫療資源與陪同的醫療團隊人數密切相關。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是馬拉松賽事,選手在競技過程中並不能在每個地點都可以受到大會的醫療支援,此時醫療包的容量可能就必須比較大。

如果當地的醫療資源充沛,購買藥物或是其他醫療用品也很方便,那可能不需要攜帶大量的用品出國。出國時攜帶的物品除了在旅行當中可能會使用到以外,就是在國外不易取得卻又有需求的物品,所以帶出去的物品未必會需要每個都帶到場上。如果該地的大會醫療方資源充沛,那可能一些常見的感冒藥物或外用藥都不需準備過多,賽會若有提供 AED 可以使用,那可能未必需要將 AED 帶出國,如此一來就可以選擇比較小的容量。

醫療團隊的人數也會影響到醫療包的大小,舉例來說,今天比賽期間如果只有一位醫師,那所有醫療或防護相關的物品都必須由醫師準備(紗布、繃帶、肌貼、剪刀、冰敷袋、固定板等等),但如果有隨行的防護員或治療師,許多東西可能就交由他們準備即可,醫師只需要處理一些口服藥物、注射針劑、縫合包、聽診器等等。

圖片取自網路

安全性與藥品存放

一般來說,藥品的存放會依照等級存放在不同的位置,如非處方藥、處方藥、管制用藥等等都有不同的規定。原則上處方藥的存放在只有醫師可以取得,所以可能需要上鎖以確保安全性。有些醫療包的設計是自帶鎖扣,但即便沒有其實只要準備一個簡單的鑰匙鎖即可。不同級別的藥品不能夠混放在一起,所以有不同的隔板、夾層或小包就變得很重要。

一般來說,管制用藥在一些國家的規範上是不可以攜帶,只能由握有該處方籤的人攜帶,但近年來已經有一些放寬,開放隊醫也可以在適當的量內攜帶一些管制藥品,但這部分就必須參照自身國家與比賽地點的規範。

圖片取自網路



如何決定醫療包的內容

基本上並不存在一個最完美而且拿到拿裡去都適用的醫療包,因為每一次的出隊、每一種運動項目、每一位醫師都不太一樣。所以醫療包的內容會取決於一些客觀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簡單列舉一些會影響到決定的因子:

  • 選手與教練團的狀態

  • 當地醫療資源取得的難易度

  • 賽事的特性與性質

  • 醫療團隊成員的組成

  • 醫師本身的治療偏好

如果選手和教練團在出發之前本身就有一些已知的醫療問題,那可能就必須針對這些問題準備適當的醫療用品,例如:女性選手會有經痛的問題需要某種他習慣的止痛藥物。當地的醫療資源包含就醫的可近性、藥物的購買方便性與大會提供的醫療支持。如果當地與大會的醫療資源豐富且足夠,那在某些藥物的需求就可以大大減少,例如:感冒藥、腸胃藥、過敏藥、急救設備等等。賽事的特性與性質也會影響到準備的物品,如果是一些衝擊性運動,可能就要考慮外傷的可能性,因此一些簡單的包紮、消毒用品就必須準備,如果大會的醫療支持不足,那可能縫合包也必須準備。醫療團隊的部分如上面所述,如果不是單打獨鬥,那可以和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溝通誰要負責攜帶哪些物品。每一位隨隊醫師習慣的治療模式都不太一樣,舉例而言,一般家醫科醫師可能比較擅長以藥物治療一些症狀,復健科醫師可能習慣以注射或其他物理治療儀器來紓緩症狀。因此,要帶哪些東西也會和醫師本身的習慣有關。

下面還是簡單列舉一些常見的物品清單提供給大家參考,當然實際上要帶哪些東西就依照當下的狀況決定。詳細流程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行前準備篇)


參考物品清單

在 2011 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BJSM 進行了一次的調查,主要是針對隨隊醫師調查哪些東西是他們的醫療包中會有的醫療用品。同時這份文獻的附錄也提供一些相關組織的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除了上述的資源以外,由卡達 ASPETAR 的 Dr.Emin Ergen 製作的投影片也非常值得參考。下面先附上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中的表格給有需要的人。後面的段落會將一些常見的用品已分類的方式進行說明,但不會到非常細項,因為每一個國家取得的藥物可能都會有所不同,同一種類的藥物可能每位醫師習慣使用的商品也不同。

Table from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5th Edition


診斷工具

診斷工具就是一般常規會使用到的醫療器材,當然要攜帶哪些工具也和不同科別的醫師有關。比較常會擔任隨隊醫師的科別大都是骨科、復健科或家醫科為主,偶爾可能會有急診科的醫師。骨科或復健科醫師基本上不太會使用到耳鏡,所以如果是骨科或復健科出身的醫師大概就不會攜帶。常見的一些診斷工具有:

  • 聽診器

  • 溫度計

  • 血壓計

  • 壓舌板

  • 血氧偵測器

  • 攜帶型超音波

在國外比賽期間除了運動傷害外,最常見的兩大問題就是呼吸道與腸胃道的問題,所以聽診器基本上是必帶的,使用的頻率也不算低,基本上有呼吸道與腸胃道的症狀時除了問診與觸診外,聽診還是需要執行。溫度計在疫情下可以說是標準配備,如果有發燒必須暫停運動的執行,所以聽診器也是必帶。壓舌板的部分可以協助看看喉嚨與扁桃腺是不是有一些發炎狀況,如果有就要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以現今來說,比較大的進展應該是攜帶型的超音波,運動員在競技運動時最容易受到肌肉骨骼相關的問題。超音波除了可以做出結構的診斷以外,也可以透過超音波的導引進行更精準的介入性治療。只是肌肉骨骼超音波的訓練目前在台灣還是以復健科醫師最為完善,所以其他科別的醫師大都是自己學習。除了肌肉骨骼以外,超音波也是當緊急情況發生時排除一些問題的有力工具,例如是否有內出血、心包膜積液或氣胸等等問題,都可以透過超音波協助。


醫療用品(傷口處理)

對於一些衝撞性或戶外運動來說,有些時候會遇到外傷的問題,但如果是撞球或桌球這類靜態或相對沒有接觸性的運動來說,這部分的需求可能就會比較少一些。當然這也和大會是否具備足夠的醫療用品或選手比賽環境的醫療可近性有關。如果是戶外類型的長途比賽,即便醫療站的資源充沛,但選手出事的地點可能和醫療站有距離,所以醫療包內還是需要有這些用品。常見的傷口處理用品有:

  • 消毒用品(酒精、碘酒、生理食鹽水或其他消毒物品)

  • 各式紗布與包紮用品

  • 縫合包(若有需要進行縫合的外傷)

  • 剪刀

  • 局部麻醉劑(若需要縫合可能要使用)

  • 其他針具


一般藥物

藥物的部分大概是在準備階段的大宗。藥物依照每個國家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例如: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管制藥與非管制藥(管制藥品又有分等級)。在攜帶藥品的考量上除了要考慮團隊成員本身的身體狀況外,也要考慮目的地的公共衛生狀態。這些事前的勘查也是相當重要,除了藥物的準備外,是否需要進行疫苗的注射也是隊醫的責任。下面簡單的以藥物的功能來進行分類:

  • 消炎止痛藥: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止痛藥

  • 呼吸道用藥:咳嗽藥、化痰藥、鼻噴劑

  • 腸胃道用藥:止瀉藥、軟便藥、制酸劑、抗痙攣藥、消脹氣、止吐藥

  • 過敏用藥:大部分和上面一些呼吸道用藥有重複,主要是抗組織胺

  • 抗生素:用於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感染

  • 外用藥:各式眼藥水與皮膚外傷藥膏

  • 其他常見藥品:止暈藥、肌肉鬆弛劑、GTN 貼片、安眠藥

  • 注射針劑:類固醇、抗組織胺、止痛藥、生理食鹽水、高低濃度葡萄糖水、麻醉劑

  • 特殊用藥

在一些呼吸道或腸胃道的用藥要特別小心不要使用到含有運動禁藥成分的藥品,而選手若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狀況,最好還是讓他們自行攜帶自己常規使用的藥品但必須讓隨隊醫師知道目前正在使用哪些藥物。針劑的部分隨著 WADA 於 2022 年將所有注射途徑的類固醇列為賽內禁用後,使用的頻率應該會大幅度地降低,相對來說 D5W 也就是 5% 的葡糖萄水配合局部麻醉劑的使用量可能會有提高。關於運動禁藥可以參考:運動禁藥知道多少?禁用物質與方法運動禁藥的陷阱,哪些地雷要避免。當然如果要進行注射的話,那注射所需要的消毒用品(酒精、碘酒、棉棒)、針具(不同容量與不同口徑)以及注射後的貼布都需要準備。

在特殊用藥的部分主要是看選手的狀況,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是跟隨殘障奧運的代表隊,那就必須了解代表隊成員的組成以及身體有哪些潛在問題。如果是脊髓損傷的運動員,那可能在泌尿系統的藥物就必須要有所準備,且應該要準備一些快速的將血壓藥物以預防可能產生的自主神經反射異常。當然,如果他們有其他特殊的醫療需求,有尿管或其他管路,可能也必須要準備一些備用的耗材。


急救藥物與用品

急救藥物與用品的攜帶最主要還是看賽事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大會所能夠提供的醫療支持。如果是會場內的比賽而且有充足的醫療支援,那大多數的急救可以交給大會方來負責。但如果今天是野外或戶外的比賽,與醫療站的距離會變動或賽事方提供的醫療支援不足時就必須要攜帶。常見的急救藥物與用品有:

  • 自動體外去顫器 AEDs

  • 維持呼吸道的用品(插管用品、氧氣面罩、抽痰管、氣切包)

  • 急救藥物(Adrenaline、Amiodarone 等)

  • 抗癲癇藥物或鎮靜劑

  • 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

  • 靜脈留置針與輸液

  • 加壓止血帶

  • 大口徑的針頭(氣胸時可能需要)

基本上這些東西許多會在一些急救包當中,目的都是為了最緊急可能致死的醫療狀況。以現今賽事的主辦地點與醫療水準來說,絕大多數都會在大會或配置的救護車可以取得。但為了確保安全,事前還是詢問大會關於這些配置的完整性。


疲勞修復與放鬆

這部分一般來說會由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準備,但如果今天隨隊的人員只有醫師,如果醫師會使用那就要一併準備。目前有一些儀器對於疲勞的修復或症狀的緩解也有效果,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準備。這些用品的目的主要是協助選手的疲勞修復、放鬆或是給予一些支持的作用讓選手可以順利完賽,常見的用品有:

  • 肌內效貼布、動態貼布、雷克貼布

  • 各式繃帶(彈繃、輕彈、中彈、膚膜、白貼)

  • 各式彈力帶、瑜珈墊、軟墊、不穩定平面、按摩球、滾筒、按摩槍、冰熱敷袋等等

  • 治療用超音波

  • 經皮電刺激器 TENS

  • 各式光療(遠紅外線、雷射)

  • 針灸針或其他針具

  • Floss band 巫毒帶

  • 滑罐

除了症狀治療以外,其實有些時候一些賽前的熱身或矯正性、治療性運動也可能有一定的角色,選手也有可能在比賽途中受傷,所以攜帶一些簡易的復健器材也是必要的。


其他用品

其他用品就包含了一些進行上述處理時可能會需要的物品或是一些文具,常見的有:

  • 文具類、各式表單(SCAT-5、WADA 禁藥清單、治療登記表單)

  • 治療床

  • 各式塑膠袋(醫療廢棄物專用的塑膠袋)

  • 手套、酒精噴霧等個人防護用品(疫情之下可能還有快篩試劑)

  • 抗針刺容器(如果可能要進行注射)

  • 固定用具(三角巾、固定板)

  • 冷凍噴霧

  • 防曬液、防蚊液、暖暖包


如何準備相關醫療用品

這個部分是當初 Dr. M 在準備醫療用品時遇到的困難。Dr. M 在台北榮總工作,而台北榮總以往其實不太會有這類型的隨隊任務,所以醫院方也沒有一個特殊窗口來負責這樣的活動。Dr. M 像長庚醫院的學長請教時,他們表示如果他們有需要開立藥品,可以直接向秘書開立清單,秘書便會張羅一切,但在榮總則沒有這樣的管道。所以就必須要詢問相關科室的人員該如何進行。最後 Dr. M 的處理方式是以自己的身份掛門診並且開藥,但是這些藥物都是以自購的名義而非健保,取得藥品之後再向協會請款。

其實前面有提到藥品的種類很多,如果是非處方藥其實在一般藥房就可以買到,這個部分如果球隊有隨隊的防護員或是物理治療師其實可以直接開立藥單與需要的數量請他們購買。但如果是處方用藥則必須由醫師開立。至於其他醫療用品,原則上大部分都可以至合格醫療器材行購買,所以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


儲存醫療用品

準備醫療用品固然重要,但如何儲存也是一個隨隊醫師的責任。隨隊醫師應該負責保管好藥物,特別是處方藥與管制藥品應該只有醫師可以取得。而其他人若需要使用一些非處方藥,理論上也需要經過醫師的同意。在準備好醫療包之後應該要建立一個清單,裡面包含了醫療包的內容物,特別是藥品的部分應該要詳實記載如何使用以及是給哪一位運動員、教練或隨隊人員使用。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避免藥物被濫用,另一個好處也是可以透過事後的檢討來看是否有一些藥物的準備不足。


總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賽事,每一個醫療包都是為了一項賽事而存在。因應著運動項目、競賽地點、運動員的狀況、醫療團隊的組成與醫師的個人喜好的不同,醫療包的內容物也會有所不同。沒有一個最完美的醫療包,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醫療包。在決定醫療包的內容物之前,需要做好一些事前的調查作業,包括但不限於:比賽地點的狀況、當地或大會的醫療支援、醫療團隊的成員、團隊成員的身體狀況等等。

以醫師的角色來說,除了處理肌肉骨骼的問題外,最重要還是一些生理系統的問題,例如感冒、呼吸道或腸胃道的不適等等。藥物的選擇與使用除了考慮到症狀以外,還要注意是否可能觸犯到運動禁藥的問題。行有餘力也可以攜帶一些治療或修復的儀器,透過這些器材有可能可以協助運動員進行修復。有良好的修復對於運動表現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Dr. M 我們下次見!

2,24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