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Writer's pictureDr. M

給醫學生的小建議,巨塔外的世界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回到醫學系家聚的時候也會被學弟妹問到關於醫學系的學生生活的一些小建議。剛好最近住院醫師生活比較緊湊,一些專業的文章產出還在難產中,就順手寫一些心得分享類型的文章。這些建議與心得是根據目前 Dr. M 的一些想法,其中沒有絕對的對錯,單純是個人的經驗分享。希望這些經驗與建議可以幫助到正在迷惘中的學生,以下會以不同的一學生時期進行分享。


大一大二尚未進入基礎醫學

醫學系的生活很長,以往在 Dr. M 的年代是七年的醫學系,現在已經改制為六年的醫學系。想當然耳,大一大二尚未進入基礎醫學的學習,以醫師的養成過程來說並沒有太多值得注意的項目。然而,Dr. M 覺得這個階段其實是對於整個大學生活最重要的階段(這裡的大學生活並不等同於醫學生生活)。


選擇一個非醫學院的社團

醫學系等到進入基礎醫學後依照學校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配置但大體來說會慢慢脫離其他科系。以台大來說等到進入基礎醫學後就會移到另一個校區的醫學院,所以如果要保持和其他科系的聯繫,在大一大二參與一個非醫學院的社團就很重要。這個社團或生活圈可能成為你日後唯一跟非醫學院相關學生的聯繫。


選擇一項運動參與

Dr. M 自己是一個運動愛好者,不過推薦大家選擇一項運動項目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後續的一學生生涯難免會遇到一些壓力,運動是一個很好的紓壓方式。如果參與的是團隊運動的話也會和不同的人有所接觸,在交友或是學習合作上都是不錯的機會。如果真要選擇,我會認為可以選擇一個醫學院的球隊參與,這樣除了認識醫學系的同學以外,也可以認識其他醫學院的夥伴。


多多探索除了醫學以外的興趣

在台灣絕大多數念到醫學系的人大概都花了不少時間唸書,在探索自己的興趣方面其實相對比較有限。趁著大一大二的時間可以多方的發展與嘗試,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也藉機了解自己的性格,這在日後選科也會很有幫助。


基礎醫學階段

大多數的醫學系會在大三時完整進入基礎醫學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業內容雖然不會百分之一百影響後續臨床的表現,但基礎如果不夠穩固後面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從這段時間之後的學習對於醫師的養成過程就相對重要。


探索自己對於不同科別的興趣

在基礎醫學階段慢慢地貼近未來的生活,這個時候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對於哪一個類型的基礎學科有興趣,從這些學科的特性也可以看出未來選科的一些端倪。當然說是這樣說,以 Dr. M 自己就是常常翹課靠共筆,翹課的時間都是去打球,考試但求有過就好。雖說後來藉著打球也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想選擇的科別,但因為先前的偷懶,所以也付出一些代價。


把握國外交換的機會

醫學生時期有許多國外交換的機會,有一些是校對校的交換,有一些則是民間機構的交換,單然也有台灣醫學生聯會的交換。不論是任何的交換,Dr. M 都很推薦大家可以嘗試,一方面增廣見聞,一方面也看看國外的教育體制。而且很多國家可能這輩子都未必會去,這類的交換通常也會有負責的地陪,費用上看雙方的合約通常也不會太貴,很值得推薦。Dr. M 是在大二升大三的時候參加了 VIA 的一個 Stanford Medical Exchange 計畫,藉由這個計畫認識了許多的日本醫師,直到現在也還保有聯絡。


繼續維繫大一大二建立的生活圈與人脈

進入基礎醫學之後考試的科目就非常多,特別是現階段以區段的方式測驗常常三不五時就會有考試。雖然生活很忙碌,但還是建議大家可以盡可能維繫一些大一大二建立的重要生活圈。未來這些人可能都會是你重要的人脈,畢竟人生不是只有醫學而已,不同學院或科系的人往往會在其他的時間點幫助你


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大家都知道,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生活很忙碌也不要忘記保持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紓壓之外也可以結交朋友。因此,在這個階段也蠻推薦參與或持續參與醫學院的球隊。以 Dr. M 來說雖然打了羽球校隊,但還是有去打羽球的院隊,也因此認識許多學長姐。


臨床醫學階段

進入醫院後基本上就是半個醫師了,差別只在於是否具有醫師的執照。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考取醫師的執照,畢竟這是多年努力結果。除此之外,也可以朝著以下幾點去思考與經營。


確立自己未來想走的科別並提前準備

在經過大三大四之後應該也對醫學有基本的了解了,接下來進入醫院最重要的就是確立自己未來想要走的科別。現實是很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到理想的科別,在熱門科別中往往要提早鋪路。這些鋪陳很可能是從大一大二就開始了,包含成績或是一些研究。但最重要的大概還是輪訓到想走的科別的表現。關於選科與申請部分可以參考:選擇困難...我到底應該走哪科?走上復健科這條路:住院醫師申請


把握臨床交換見習的機會

大多數的學校在大五大六階段都有臨床交換的機會,這個時候出國就比較有機會看的深入一些而不是單純的走馬看花。當然交換的重點還是體驗生活與玩樂,學習大概是其次,畢竟不太可能在這個階段因為一個月的時間而真的學習到什麼。但若以後有志想朝國外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好建立人脈與關係的機會。


多與非醫學系的朋友交流

越是進入醫院這座白色巨塔,和圈外人的交流就會越來越少。醫學系的好處是只要考上之後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找不到工作,而未來的樣子也有一個基本的雛形。但有好必定有壞,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常常會變得比較侷限,整個生活全都是和醫學相關,而忽略了外界的其他事物。Dr. M 自己比較深的感觸是在收入上,醫師的薪水不算差,但其實我們大多很辛苦,如果仔細看看外面的人的生活與賺錢的方式,或許會有不同的啟發與想法。


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在每個階段都有強調運動這件事情也算是在本部落格中政治正確的展現。越進入醫院生活越忙碌,維持運動的習慣慢慢從建立一些關係或保有生活的自由度轉向為了身體健康。許多醫師雖會叫病人運動,但自己往往都說時間太少沒時間運動。所以持續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單單是作為一個醫師應該要把握的,任何職業的人都應該有滿足基本的身體活動標準。關於身體活動可以參考:成年人動起來!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身體活動指引


總結

這邊文章單純是分享 Dr. M 自己和學弟妹吃飯時大家討論到的一些結論,希望可以給還在懞懂中的醫學生一些方向。人生很常,隨著時間的一定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想與感觸,或許幾年後來回顧這篇文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總之,了解自己並且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及與外界的聯繫是 Dr. M 給自己的期許。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不多多體驗生活實在是太虧了。


Dr. M 我們下次見!






2,975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