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是傳統醫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幾乎所有的醫療行為中都會有醫師的參與。然而,在競技運動中,醫師的角色和傳統的醫療略有不同。運動員生涯中會遇到的醫師種類有很多,有些時候是因為一般的生理狀況(感冒、內科問題、外科問題需要開刀)需要到醫院就診,這一點就和絕大多數的人沒有什麼不同。而更多的時候運動員面臨到的問題是競技運動中容易產生的肌肉骨骼或訓練相關的問題。這時候會遇到兩種醫師,一種是自己或球隊長期合作的醫師,這個醫師對於運動員從事的運動有基本的了解,甚至對於運動員的訓練以及目前的週期也有所涉略。另一種則是網路上或是學長姐介紹的名醫,他對於該運動專項未必有透徹的了解,但對於進行結構性的診斷與治療是相當有水準的。最後一種醫師則是所謂隨隊醫師或是場邊醫師,隨隊醫師是專屬於這個隊伍或是這位選手,場邊醫師則是負責整個賽會周邊所有的醫療問題。隨隊醫師可以由上述長期和運動員或隊伍有合作的醫師擔任,也可能是一次性的任務。Dr. M 在 2021/10月和中華女足前往巴林參加亞洲盃資格賽就是屬於後者。本篇文章討論的醫師就是和運動員一起出去比賽的隨隊醫師。
前言
擔任一個隊伍的合作醫師是一個很特別的醫療體驗,和一個隊伍固定的合作可以讓醫師了充分了解隊伍的成員的心理狀態、該專項運動可能衍伸出來的運動傷害與從事該專項所需具備的身體素質。在一個運動團隊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合作以及團隊之間的化學效應。在大醫院中,醫師常常扮演核心的角色,然而在一個運動團隊中,醫師其實只是整個團隊中一個非常小的螺絲釘,因為競技運動選手的本質是要追求運動表現,所以教練團與球員才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在理想狀況下,隨隊醫師應該要能參與球隊的訓練,參與的過程除了和團隊成員培養默契以外,也可以更了解該項目的文化以及可能產生傷害的機轉。
長期與一個隊伍合作在醫院當中的模式和隨隊的模式又有非常大的不同。很多人乍聽之下可能覺得跟著運動員出去比賽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可以看比賽又可以遠離醫院這個壓力大的環境。然而,隨隊醫師其實面臨了許多的挑戰:
相較於醫院中,隨隊當下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
人手相較醫院不足,很多事情必須身兼多職
治療與評估環境不若醫院但又必須精準地做出判斷
不穩定且通常是超時的工作時間
面對與一般患者截然不同的個案:具有運動表現需求與壓力的教練團與選手
雖說有這些必須要克服的挑戰,但隨隊還是可以遇到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除了挑戰自己並且能夠和團隊成員更佳熟絡之外,隨隊比賽常常可以透過道不同的地方拓展自己的視野。以 Dr. M 為例,這次要不是和中華女足出去,在疫情的當下根本不太可能有機會出國,更不用說到巴林這個一般台灣人可能一輩子都不一定聽過的波斯灣小國。
醫療團隊的成員
隨隊醫師自然是醫療團隊的成員,身為醫療團隊的一員最重要的就是負責維繫團隊成員的健康。所以不只是選手的健康,還包括整個教練團與工作人員團隊。醫療團隊的成員組成主要會由下面幾個因素決定:
參賽隊伍的規模
賽事的規模與官方標準
隊伍的財務狀況或其他經濟考量
因為有上述的考量,所以其實很多時候醫療團隊可能就只有一個人,絕大多數都是運動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擔任,有些時候甚至是教練身兼醫療的工作。要能夠有醫師隨隊參與,通常是要到一定級別的賽事才有可能。以 2021 巴林亞洲盃資格賽為例,以往可能未必需要醫師陪同,但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次的亞足聯好像有要求隊伍必須要有隨隊醫師,當然一些比較資深的球員也有像協會提出要求。而在 2001 年由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所發表的團隊醫師共識聲明 Team Physician Consensus Statement 中提到隊醫最主要的職責是計畫與訓練在訓練或比賽中處理緊急狀況的能力,並且提供在整個行程中的醫療相關支持。這份共識聲明在 2013 年有進行一次更新,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裡面把團隊醫師的資格、責任與一些道德議題都做了簡單的說明。這邊的團隊醫師其實比較偏向和一個隊伍長期合作的醫師,並非專指隨著球員出去比賽的隨隊醫師。
如果有醫師隨隊,基本上要處理的問題就是所有醫療的問題,因此身為一個隨隊醫師,有一個健全的醫療人際網路可以隨時詢問到其他專科醫師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完整的醫療團隊理論上會希望能夠有不同的專業人員共同參與,除了運動醫學的專科醫師以外,還需要其他的專科例如: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或心臟科醫師等等。當然,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與防護員等等也都不可或缺。
在這個醫療團隊當中,隨隊醫師未必需要是團隊的領導者,事實上領導者可能許多是由隨隊的防護員或是物理治療師擔任,甚至有些時候是由一些常駐在球隊中的運動科學家擔任。主要原因是這些人相較於醫師,花了更長的時間陪伴在選手以及教練團身邊,所以對於整個團隊的了解比較透徹。一個團隊成功的重點需要成員之間彼此間縝密的分工、明確的職責劃分以及良好的溝通模式。關於運動醫學團隊可以參考:團隊的藝術:運動醫學團隊組成。
隨隊醫師的工作內容
其實隨隊醫師的工作內容很彈性,也會因應整個醫療團隊的組成有所不同。基本上以醫師的角色與所被賦予的權力,沒有什麼事情是隨隊醫師不能夠做的,端看有沒有人做與想不想做。下面就以不同時期簡單描述隨隊醫師可能會有的工作內容。
出發前
在出發前的階段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長期和球隊有合作的醫師,另一種則是臨時接到隨隊的任務。以長期和球隊有合作關係的醫師來說,其實在不同的賽季階段應該要有不同的操作。在季前的時期應該要進行一個詳細的運動參與前身體評估,這個評估的目的主要是了解運動員在未進入賽季前的身體基礎狀況,同時如果有新進的球員也應該要執行。在賽季中主要就是處理一些身體狀況,不論是運動傷害或是疾病,做出適當的診斷並且安排後續的治療。季後階段一般來說會在執行一次身體評估,除了和季前進行對比以外,也可以協助選手安排在修賽季期間的復健與訓練計畫。
不論是長期合作的隨隊醫師或是一次性任務的隨隊醫師在球隊出發前都應該進行事前的準備作業,老實說事前的準備作業是最為繁瑣的步驟,但是越是充分的事前準備可以為後面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打好根基。事前準備作業包含但不限於:
調查目的地的基本資料(天氣、海拔、流行病、當地醫療支持等)
住宿地點的安全與衛生(住房的按排,是否須預留單人房以備不時的隔離之需)
事前施打疫苗的必要性(視目的地的狀況決定)
確認並準備醫療用品,了解賽會本身的醫療支援
確認緊急狀況計畫 Emergency Action Plans, EAPs
團隊成員行前的健康檢測與評估
確認所有醫療人員均有認證內的緊急救護證照(BLS 或 ACLS)
確認相關的醫療免責與保險
相關衛教(營養、手部衛生、時差處理、預防運動傷害)
表格範本(SCAT-5、醫療用品登記、治療病例、運動禁藥清單)
目的地的基本資料與調查其實非常重要,而執行這件事的難易度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點的可近性。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是在美國紐約舉辦,那相關資訊的取得相對容易,但如果是在像巴林這種阿拉伯半島的小國家,對於當地狀況的了解就相對困難。關於疫情下的旅遊準備細節可以參考:疫情之下的旅遊醫學,運動員該做好哪些準備。關於疫苗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疾管署的網站 或下面的圖表。
醫療用品的準備是身為隨隊醫師最大的責任,應該要帶多少東西其實並沒有一定的規範,主要會受到下面幾個因素的影響:
參與的賽事(衝撞性或非衝撞性)
參賽人員的數量與運動員的身體狀態
當地的流行病學
大會的醫療支援
當地的醫療支援
關於醫療包的內容物可以參考:隨隊醫師的百寶袋,醫療包裝什麼?。緊急狀態的處理計畫也是行前需要確認的,這個部分未必會由隨隊醫師進行,很多時候一些細項是賽事主辦方必須要提供。一個完整的 EAPs 計畫至少應該包含:
聯絡資訊(整個醫療團隊、教練團、住宿地點、當地醫院或大使館)
發生大型災難時的疏散與應變措施
比賽或訓練地點和當地醫療機構的距離(急診、創傷中心等等)
比賽或訓練地點是否有救護車以及其配置
相關醫療人員是否具備合格急救證明
比賽中球員倒地的處理流程(誰負責評估、誰負責治療、誰負責聯絡)
急救設備的確定(是否需要自行準備 AED 或會場有提供)
萬一發生球員因身體狀況需滯留當地或前往醫院應由哪一位人員陪同
出發之前務必要對整個團隊成員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一方面是可以針對現有的問題進行準備,二方面是提醒有在常規服用某些藥品的成員要記得攜帶自己的藥品。同時,藉由這個過程也可以順便審視一下是否有球員正在服用潛在可能觸犯運動禁藥的藥品。
旅行中
旅行中需要注意選手在旅行中之水分與能量補給是否適當,如果遇到長途的飛行,雖然靜脈血栓發生的機率很低,蛋可能可以考慮彈性襪或是一些其他方式避免久坐。同時若有其他特殊考量如疫情之下的防疫政策也需要事先擬定與執行。相關細節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出發篇)。
競賽期間
競賽期間基本上就是配合團隊的時程,與團隊成員開會共同擬定相關的政策。隨隊醫師最大的職責還是在於維繫整個團隊成員的身體健康。隨隊醫師工作的地點主要會有飯店(醫療房)以及訓練或比賽場地。
醫療房(飯店)
抵達目的地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完整的設置醫療房,理想的醫療房需要至少有一張治療床,因為許多的醫療行為如理學檢查、徒手治療與介入性的處置都需要在相對穩固的床上進行。此外,告知選手應該如何尋求醫療協助(是先填寫治療需求表單),以及告知行政團隊或教練團這些資訊也是相當重要的。對於治療的過程以及使用的藥物或醫材也應該留存紀錄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前面準備工作中的一些表格範本就可以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其實在隨隊的過程中,除了肌肉骨骼的問題以外,呼吸道與腸胃道的問題是最常發生的。所以一些症狀的治療或是衛教避免旅行者腹瀉都是隨隊醫師需要具備的能力。關於旅行者腹瀉可以參考:水土不服:旅行者腹瀉。另一個重點則是對於時差的處理。一般而言,跨國旅行只要不超過 3 個時區都不至於會有過於顯著的影響,而向西飛又比向東飛還容易調整。關於時差的調整可以參考:一下好想睡,一下睡不著,如何調時差。
訓練或比賽場地
在訓練或比賽場地中最重要的就是緊急狀況的處理,其中判斷選手是否可以繼續進行訓練或比賽是身為隨隊醫師最大的責任。判斷必須果決與快速,因為在比賽階段中,如果是團隊運動,有人發生不能夠比賽的傷害時,教練團必須趕緊做出相對應的處置。舉例來說,如果選手在比賽時發生腦震盪,就必須將選手移除下場,並且透過 SCAT-5 這類的表單進行評估。關於 SCAT-5 可以參考:運動相關腦震盪評估工具 SCAT-5。
其他任務
其實很多時候隨隊醫師還要充當翻譯的角色,因為以台灣的訓練來說,醫師的英文能力普遍來說會是整個團隊中比較好的,因此若整個行程中沒有翻譯這個角色,醫師有需時候後必須要協助行政團隊與其他人員進行溝通。至於其他狀況就會根據當下的情境決定誰比較適合主導,因為我們都是團隊的成員,所以臨機應變相當重要。
回程
回程期間需要注意的部份和旅行中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有些時候如果有特殊或較嚴重的運動傷害與疾病可能需要特殊的安排。例如如果有球員骨折被固定,可能在飛機機位的安排或是上飛機前需要有一些相關的醫療證明,這些東西就需要醫師協助選手向當地的醫療機構取得文件。此外,若有一些問題是需要後續追蹤,隨隊醫師也必須協助安排返國後的門診或其他處理。
賽事結束後
賽事結束後,理想上應該有一個團隊檢討會議,紀錄這次出隊的一些緊急狀況與處理。檢討中間是否有可以改善的部分。在 COVID-19 之下,許多競技運動的樣貌被改變,許多政策也因為情而有所調整。每一次的出隊遇到的疫情政策可能都不一樣,但面對疫情的經驗是可以被傳成也應該把這些資料留存下來提供後面的人參考。
同時,向選手或教練團彙報整個行程中發生的醫療狀況也是必要的。以運動傷害而言,透過這樣的彙整可以協助教練團與選手了解在競技狀態下的身體狀況,是否有需要在後面的訓練中進行部分的調整。每一次的比賽除了當下的成績以外,可以從這次比賽的結果為下次做準備也是很重要的。
總結
2021/10 是 Dr. M 第一次隨隊比賽,也是第一次隨隊出國比賽,也是第一次隨國家隊出國比賽。隨隊前後的感觸其實有很多,隨隊醫師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但要做到多少其實很看個人。你可以選擇當一個只處理比賽中與後結構上或生理上有醫療問題的隨隊醫師,也可以做像是疲勞監測、行前衛教、徒手治療或放鬆、登記治療結果、協助安排場地與飛機座位等等的工作。醫師最大的優勢在於無限的開火權,簡單來說只要你想做,基本上沒有什麼不能做。
在一個運動團隊中,醫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醫療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提供選手追求運動表現的過程中的支持。在運動醫學團隊中,醫師只是其中的一個小角色,特別是在隨隊的階段,由於醫師不太可能像隨隊的運動防護員、治療師、肌力體能教練等長時間接觸選手,所以在醫療團隊間的溝通與醫療團隊和教練團與選手都溝通都是需要學習的。好的溝通才能夠有好的合作模式,好的合作模式才能夠有好的結果。
Dr. M 我們下次見!
References
1. Brukner P. Brukner & Khan's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McGraw-Hill North Ryde; 2017.
2. Herring SA, Kibler WB, Putukian M. Team Physician Consensus Statement: 2013 updat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3;45(8):1618-22.
留言